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009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4/R
邮发代号: 2-6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维甲酸诱导小鼠腭裂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维甲酸(retinoicacid,RA)诱导胚鼠腭突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胚鼠腭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1、TGFβ3、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BCL2的表达在RA诱导腭裂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胚腭的发育过程,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TGFβ1、TGFβ3、EGF及BCL2基因在胚腭......
作者:黄洪章;吕宝辉;陈亦阳;廖贵清 刊期: 2003- 03
-
齿科珠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粒度分布对修复体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齿科珠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粉)的粒度分布对修复体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3组粒度分布不同的PMMA粉,按适合粉/液比制成的球形试块内气泡产生的情况,采用高分辨数码显微镜对固化后试样的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气泡产生程度随适合粉/液比的增高呈降低趋势;PMMA粉因粒度分布不同,其粉液混合物固化后的微结构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优化PMMA粉的粒度分布,可以改善修复体的微结构,减少气泡的产生......
作者:杨斌;王同;徐恒昌 刊期: 2003- 03
-
螺旋体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口臭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螺旋体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各自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sulfurcompounds,VSCs),形成口臭中的作用.方法对117例牙周炎患者,用鼻闻法评价口臭值(organolepticrating,OR)后分成口臭组85例,无口臭组32例,用口臭测量仪测量口气中VSCs水平,刚果红负性染色法检测舌苔和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比(S%),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
作者:朱卫东;沙月琴;陈智滨 刊期: 2003- 03
-
腭裂与非腭裂小鼠腭突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18三体伴腭裂胚鼠和正常胚鼠大体标本腭突发育、冠状序列连续切片中,不同特征平面内腭突发育的比较形态测量学研究,认识腭裂与腭突发育的量化关系.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定52对处于相同或相近发育阶段的腭裂与非腭裂Han-NMRI小鼠的大体腭突宽度和横截面积,以及30对胎鼠颅上颌复合体冠状序列连续切片(厚度7μm)中腭突宽度及横截面积、腭骨、上颌骨腭突和牙槽突横截面积,并估算腭骨在矢状平面......
作者:蔡志刚;Helmut von Domarus;Eveley Engel 刊期: 2003- 03
-
用Western Blot和原位杂交法研究Shh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的表达
目的从形态学和半定量分析两方面研究Shh(SonicHedghog)基因在小鼠牙胚钟状晚期的表达,探讨Shh在牙胚钟状晚期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出生后1、2、3、5和7d(P1,P2,P3,P5,P7)的Balb/c纯系小鼠牙胚,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hh的表达量;原位杂交检测Shh在出生后1d和3d天乳鼠牙胚中的表达部位与强度.结果钟状晚期Shh特异表达于成釉细胞层,其强度随出生天数增加而......
作者:周彦秋;林久祥;贾弘褆 刊期: 2003- 03
-
总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型的比较
目的比较总义齿(completedenture,CD)、覆盖义齿(completeoverdenture,COD)和种植覆盖义齿(implant-supportedoverdenture,IOD)修复后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CD、COD和IOD修复后患者各14名,在义齿正常戴用半年后测量患者的咀嚼效率和下颌运动轨迹.对下颌运动轨迹从规则程度、末端集中性、额状面的分型和咀嚼......
作者:陈利;谢秋菲;杨朝晖;冯海兰;林野;李健慧 刊期: 2003- 03
-
地塞米松诱发小鼠腭裂时AnnexinⅠ、cPLA2和PCNA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AnnexinⅠ)、胞质磷脂酶A2(cytosolicphospholipaseA2,cPLA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muclearantigen,PCNA)在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腭裂腭胚突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腭裂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A/J和C57BL/6j受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致畸组(DEX组)、VitB12致畸拮抗组(DE+V......
作者:石冰;左晖;毛祖彝 刊期: 2003- 03
-
面横裂畸形围产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利用1987~1992年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收集的资料,描述围产儿面横裂畸形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多发畸形模式.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孕28周到产后7d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共收集围产儿4489692个,面横裂畸形94例,全国发生率为0.21/万,城镇发生率为0.20/万,乡村发生率为0.23/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均为0.20/万.69例畸形儿合并有其他......
作者:代礼;朱军;吴艳乔;周光萱;王艳萍;缪蕾 刊期: 2003- 03
-
大鼠颌下腺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转导及组织学变化
目的观察大白鼠颌下腺腺病毒介导的荧光素酶基因转导及其组织学变化.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经颌下腺导管转导腺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重组体即AdCMVLuc,3d及1、2、4、8周后观察其基因表达及病理变化.结果颌下腺转基因表达3d时高,以后逐渐下降,至4周、8周时仍可测到表达.组织病理学变化:3d~1周时可见腺泡受挤压,腺导管扩张;2周时部分腺泡轻度萎缩,腺泡间距离加大;小叶内及小叶......
作者:王小琴;王松灵;孙开华;张秀清;刘晓勇;张春梅 刊期: 2003- 03
-
套式PCR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地从人类唾液中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分别以变形链球菌gtfI和远缘链球菌gtfB基因设计两组成套引物,首先用套式PCR(二次PCR)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然后用套式PCR直接从唾液中检测这两种细菌.结果变链菌(血清型c,e,f)的标准株及临床株第1次PCR扩增产物为517bp,第2次扩增产物为468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及道勒......
作者:谭海平;边专;樊明文;陈智;范兵 刊期: 2003- 03
动态资讯
- 1 唾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调查
- 2 口腔扁平苔藓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的表达
- 3 种植失败病例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 4 基质小泡在牙胚及颅面骨矿化组织发育中的作用
- 5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对上颌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决策的影响
- 6 金属蛋白酶抑制剂BB-94抑制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的实验
- 7 高压氧对牙周炎组织前列腺素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 8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术前术后正畸中的应用
- 9 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牙周状况调查
- 10 带上颌窦粘膜蒂骨瓣的上颌窦底升高充填术
- 11 中国西南地区1 944枚恒前牙冠颜色的测量
- 12 四种牙周致病菌侵入血管内皮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 13 外科治疗方案对唇腭裂患者颌面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
- 14 我国颞下颌关节病的研究与临床进展
- 15 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
- 16 舌裂畸形伴腭裂、口底肿物一例
- 17 固定桥桥体龈底形态对接触区黏膜微生态影响的研究
- 18 细胞周期蛋白A正反义基因对人舌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19 隐裂牙综合征全瓷冠修复十年的临床观察
- 20 窝沟釉质成形术对封闭剂渗透性及密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