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2-009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44/R

邮发代号: 2-6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第3期文章
  • 腭裂术后裂隙内骨桥长度与牙(牙合)横向发育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现象对牙(牙合)横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28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1例.行冠状位CT检查确定腭裂隙内骨桥形成长度后,在牙(牙合)石膏模型上分别定点测量牙弓宽度、骨基宽度和牙弓协调度,计算各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分析骨桥形成长度与牙(牙合)生长发育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在腭裂术后骨桥形成长度8mm以上组,其骨基宽度,尤其是牙弓后份的骨基宽度发育明......

    作者:尹宁北;马莲;张震康 刊期: 2003- 03

  • 牙本质中可溶性磷蛋白对再矿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去除牙本质中可溶性磷蛋白后对进一步再矿化的影响,了解磷蛋白在牙本质矿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DTA脱矿法去除牙本质中的固有可溶性磷蛋白,获得脱矿的牙本质籽晶,进行再矿化实验,并与以正常牙本质和乙酸脱矿法(可保留可溶性磷蛋白)获得的牙本质再矿化过程对照.实验应用等组分晶体生长体系,记录再矿化过程添加液体积随时间的增加量,以计算再矿化速率.结果经EDTA脱矿0.5h及2h的牙本质籽晶的再矿化速......

    作者:于玲;高学军;陈万春;刘道丹 刊期: 2003- 03

  • 546例四环素牙烤瓷贴面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546颗前牙瓷贴面修复效果的临床观察,评价该项技术对四环素变色牙的修复效果.方法546颗四环素变色牙用Cerinate瓷贴面修复系统进行修复,用改良Ryge评价方法,观察经0.5年、1.5年和2.5年临床使用后贴面的边缘适合性、颜色稳定性及患者对颜色的满意程度.结果临床调查结果表明,99%的瓷贴面具有优良的边缘适合性,整体脱落率低于1%;瓷贴面颜色稳定;患者对该项修复的长期效果非常满意.结......

    作者:陈吉华;施长溪;王玫;赵三军;王辉 刊期: 2003- 03

  • 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临床评价及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根管超声冲洗技术的清洗效果,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根尖周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超声冲洗组(U组)和注射器冲洗组(S组),比较两组术中疼痛率、根管及侧支根管的充填情况.选择离体直单根管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U、S两组,40颗进行组织学观察,20颗用于扫描电镜研究.结果U组侧支根管充填率高于S组(P<0.01);U组术中疼痛发生率为3.3%,S组为13.3%(P>0.05)......

    作者:彭彬;陈书兰;范兵;边专;樊明文 刊期: 2003- 03

  • 过量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牙症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Ⅰ组(对照组)和Ⅱ组(50mg/LF-).8周后处死动物,利用磨片、HE染色、核仁形成区嗜银染色(AgNORs)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技术观察过量氟对大鼠切牙形态及机能的影响.结果Ⅱ组大鼠切牙釉质生长线明显,分泌期成釉细胞嗜伊红颗粒蓄积,分泌前期成釉细胞AgNORs颗粒数低于Ⅰ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成釉......

    作者:孙宏晨;刘明;欧阳喈;李广生 刊期: 2003- 03

  • 正畸粘接用玻璃离子粘固剂的抑菌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正畸粘接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对托槽周围菌斑中致龋菌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2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用玻璃离子粘固剂和复合树脂粘接剂粘接托槽,1个月后采集托槽周围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和微生物分析.结果2种粘接剂托槽周围菌斑的总菌落形成单位数(cloneformingunit,CFU)差异无显著性(复合树脂粘接剂为2.4×1010CFU/L,玻璃离子粘固剂为2.8×10'0CFU/L,P=......

    作者:王世明;胡炜;傅民魁 刊期: 2003- 03

  • 完全性唇腭裂两种治疗模式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两种治疗模式对上颌牙槽骨的生长发育及腭咽闭合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腭裂分为A组(63例),用Latham或Millard法,B组(61例)用早期软腭粘接法,测量124例唇腭裂上颌石膏模型,测量X线片牙槽裂区骨桥.结果A组牙弓横径较B组大;A组在双侧唇腭裂,上牙弓的前后径小于B组,但随患者年龄增长,两组差别逐渐减小;A组在唇腭裂单侧和双侧牙槽裂区分别有63.0%和83.3%的骨桥生长;A组和......

    作者:徐慧芬;段玉贵;乔鞠;廖小宜;郑谦;石冰 刊期: 2003- 03

  • 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估

    菌斑是多种口腔微生物在牙面上形成的特殊生物膜.各种微生物在这一生物膜中与外界环境发生着生化物质与信息的交流,互相协调生长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环境.国际上先进的模型系统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为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肖悦 刊期: 2003- 03

  • 牙周膜牵张正畸过程中牙根吸收的研究

    牙周膜牵张牙齿快速移动技术是一项快速移动牙齿的新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牙齿移动的速度[1].有关的研究报道目前尚少.本项实验的目的,是应用扫描电镜(SEM)对被牵张牙受压侧牙根的吸收情况进行定量观察.......

    作者:王爽;叶湘玉;周洪;牛百平;丰培勋 刊期: 2003- 03

  • TNP-470抗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肺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肿瘤生长需依赖新生血管生成以维持其营养及代谢要求,抗肿瘤血管生成可成为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新的治疗途径.我们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物TNP-470不同应用时间对肺高转移性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邓永强;邱蔚六;何荣根;林国础 刊期: 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