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聚乳酸-脱钙冻干胚胎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侯劲松;黄洪章;李祖兵
关键词:聚乳酸, 脱钙, 冻干, 胚胎骨, 骨修复, 下颌骨缺损, 骨密度, 骨膜成骨, 骨小梁, 骨诱导因子, 皮质骨, 植入, 诱导成骨作用, 修复效果, 免疫原性, 结构, 组织学, 炎性细胞浸润, 线检查, 吸收
摘要:胚胎骨移植免疫原性低,爬行替代快,兼备骨诱导活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膜可体内降解,骨引导活性可靠,但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不足。我们将PLA膜和脱钙冻干胚胎骨(demineralized freeze-dried fetal bone,DFDFB)复合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探讨PLA-DFDFB的骨修复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PLA膜:分子量19 000,厚200 μm,孔径<5 μm。 (2)DFDFB制备:取孕28 d胎兔四肢骨,剪成1~2 mm骨粒。25 ℃下1∶1氯仿-甲醇脱脂,浸入2 ℃ 2 mol/L CaCl2、0.05 mol/L EDTA各1 h,0.6 mol/L HCl彻底脱钙,漂洗,冻干,环氧乙烷消毒。 (3)实验方法:在16只成年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0 cm×0.6 cm方形骨缺损。右侧植入DFDFB,左侧植DFDFB后表面覆盖PLA膜。术后4、8、12 周分批处死动物,取下颌骨标本行大体观察和X线观察。10%中性甲醛固定后常规制取6 μm厚脱钙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结果:术后4周两侧缺损内见新骨充填。8周新骨外观似皮质骨,PLA-DFDFB侧外形较好。12周新骨与宿主骨无异。X线检查术后4 周两侧缺损区呈均匀骨痂影,8周骨密度增高,此二期DFDFB侧骨密度稍高。12周缺损区骨密度与宿主骨相近,PLA-DFDFB侧稍高。 组织学观察4周时少见DFDFB残片。PLA-DFDFB侧骨小梁平行骨长轴排列,DFDFB侧骨小梁呈网状。8周时PLA-DFDFB侧骨小梁粗大,骨髓丰富,DFDFB侧骨小梁细小,骨髓组织少。8周前DFDFB侧见骨膜成骨与胚胎骨替代和诱导成骨间有蓝染的生长结合线,部分切片骨膜成骨达新骨全厚1/4。12周时缺损区新骨与自体骨融合,PLA-DFDFB侧皮质骨连贯致密,DFDFB侧皮质骨有较多骨腔。 3.讨论:DFDFB植入后各观察期内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说明DFDFB免疫原性极低。DFDFB结构疏松,易于吸收改建,植入4周即可基本吸收。DFDFB的疏松结构还对骨诱导因子释放有利。但DFDFB机械强度低、赋形困难、容易造成颗粒外泄。本实验用PLA膜将DFDFB固定在缺损内,并以DFDFB支持PLA膜下骨再生空间,可避免因膜塌陷而影响骨再生。 早期X线检查发现DFDFB侧骨密度较高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DFDFB植入后不仅在缺损内发挥引导和诱导成骨作用,还释放骨诱导因子刺激骨膜成骨,其厚度可达新骨全厚的1/4。PLA-DFDFB侧因PLA阻隔,骨膜成骨不明显,因此早期DFDFB侧骨密度较高。但这并不反映新骨的结构,组织学证据表明PLA/DFDFB侧新骨结构更有利于颌骨功能的早期恢复。而且PLA膜可延缓DFDFB的改建后吸收,12周时PLA/DFDFB侧骨密度即高于DFDFB侧,且外形恢复佳,说明PLA/DFDFB骨修复效果更理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