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在口腔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王丹杨;汪鹏;张凌;朱勇;石明娟;左艳萍
关键词:
摘要:等离子体(plasma)是继气体、液体和固体之后的第四种物质形态.1879年由William Crookes发现,1928年Irving Langmuir将其正式命名为等离子体.宇宙中99.9%的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如火焰、极光、雷电、恒星等[1].以往人工获得等离子体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真空系统,设备体积巨大,应用范围受限.随着等离子体技术研究的发展,大气压等离子体源不再需要昂贵的真空系统,设备体积缩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现简述低温常压等离子体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口腔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一、等离子体概述1.等离子体形成的原理:将气体加热或置于高频高压电场中,束缚在原子核外的电子被加速获得较大动能,挣脱原子核引力并与分子碰撞而发生电离作用,产生新的自由电子、离子、自由基等,其中的带电粒子被继续加速,再碰撞电离其他分子,该过程循环往复得到的呈电中性并具备高电离度的气体团即为等离子体[2].等离子体按照产生方式可分为自然和实验等离子体,根据气压可分为常压和低压等离子体,根据温度可分为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近年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APP)的发生装置研制成功,这种等离子体在能量转换时对周围环境的加热作用较弱,因此可保持低温(<40℃),使得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为等离子体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