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Biotech三闯港股:伟哥神话难续
时间:2025-08-15 10:32:44
在中国创新药企集体遭遇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某某Biotech近日再次提交港股IPO申请,这已是该企业第三次叩击资本市场大门。其估值曾在五年内经历从20亿元到140亿元的过山车式增长,如今却面临核心产品专利悬崖、研发管线青黄不接等多重考验。这个手握"中国伟哥"金字招牌的生物科技公司,正在资本市场门口演绎现实版"冰与火之歌"。
产品单一依赖:伟哥光环下的"鸡蛋篮子"危机
作为占据公司营收98%的现金牛,西地那非片(俗称"伟哥")创造了年销售额18亿元的奇迹,相当于每分钟卖出41片蓝色小药丸。但这种单一产品依赖犹如高空走钢丝——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国内已有40余家药企获得仿制药批文,仿制药价格仅为原研药的1/5。这就像超市货架上同时摆放着进口巧克力和自有品牌产品,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仿制药围城:价格战背后的算术困局
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某地方集采中伟哥仿制药中标价暴跌至1.5元/片,不足原研药价格的3%。按此计算,某某Biotech要保持当前利润水平,需要将销量提升340%才能填补价差,这相当于要求快递员在送完现有包裹后,再额外配送三倍数量的快件且不增加配送时间。这种不可能三角直接导致企业毛利率从峰值82%下滑至67%。
研发马拉松:10亿投入换不来的第二曲线
过去三年累计14亿元的研发开支中,有72%集中在抗肿瘤药物领域。但6个在研管线中,进度最快的PD-1抑制剂仍处临床II期,距离商业化至少还需3-5年。这就像厨师提前备好了高级食材,但客人已经等不及要离席。更严峻的是,国内PD-1市场早已拥挤着8款上市产品,年治疗费用从最初的30万元降至3万元,后来者的生存空间被极致压缩。
政策雷暴区:医保谈判与出海风险的叠加压力
国家医保局谈判专家"灵魂砍价"的名场面背后,是创新药企不得不面对的价格屠刀。某款明星抗癌药曾在谈判中经历从18880元到9800元的"膝斩式"降价,这种压力传导至资本市场,直接导致企业估值模型重构。而国际化之路同样布满荆棘,FDA近年对中国生物药企的核查拒绝率高达37%,比美国本土企业高出15个百分点,出海成本堪比在台风季节横渡太平洋。
站在资本市场的十字路口,某某Biotech的突围路径逐渐清晰:短期需在存量市场精耕细作,通过剂型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中期要加速推进研发管线国际化多中心临床试验;长期则必须构建差异化技术平台。正如围棋高手在劣势局面下的治孤策略,企业需要同时守住"实空"的现金流基本盘,又在"外势"的未来赛道上布局活眼。这场IPO闯关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命运,更将成为观察中国Biotech行业韧性的一块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