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空调房护鼻全攻略
时间:2025-07-22 17:21:46
每到夏天,空调就像个霸道总裁,把热气挡在门外却悄悄带走了屋里的湿润。刚开半小时,鼻子就开始发干发堵,像被塞了团棉花,呼吸都变得费劲。别急着和空调「分手」,其实只要掌握几个生活妙招,就能让鼻子和冷气和谐共处。
一、鼻子闹脾气?先给空调房「补水」
空调抽湿的本事堪比干衣机,半小时就能让室内湿度跌破30%(相当于沙漠边缘的干燥度)。这时候鼻腔黏膜就像暴晒后的河床,干裂得连灰尘都能卡进去。赶紧在床头放盆清水,或者摆几盆绿萝龟背竹,这些天然加湿器能让空气湿度回升到40%-60%的舒适区,就像给房间敷了片补水面膜。
进阶玩家可以入手超声波加湿器,但要记得每天换水——加湿器储水罐可是细菌的「温泉酒店」,用隔夜水反而容易让鼻腔感染。有个冷知识:往水里加两滴茶树精油,既能杀菌又能让空气带上森林气息,鼻子吸进去都是「绿色氧吧」的感觉。
二、给空调戴「口罩」,呼吸更顺溜
你家的空调滤网是不是比口罩还脏?那些积了三年的灰絮里藏着尘螨、霉菌,冷风一吹全往鼻子里钻。建议每个月拆下滤网,用花洒调成「暴雨模式」冲洗,晾干前记得用75%酒精喷一遍,给滤网做个深度SPA。有个懒人妙招:在滤网上铺层湿纸巾,既能拦截大颗粒灰尘,又能增加出风湿度,相当于给空调装了「保湿滤芯」。
空调温度也别调得太嚣张,26℃是个黄金分割点。突然从35℃室外冲进20℃空调房,鼻腔血管会像过山车般剧烈收缩,黏膜防御力直接掉线。教大家个「三段式降温法」:回家先开28℃吹10分钟,再调到26℃维持,睡前调回28℃。让鼻腔黏膜像泡温泉般慢慢适应,比猛吹冷气舒服多了。
三、鼻腔急救三件套,5分钟满血复活
当鼻子干得冒火时,别用棉签硬掏!药店买支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对着鼻孔「呲溜」两下,就像给鼻腔冲了个冷水澡。着急时可以用淡盐水(半勺盐+250ml温水)装在眼药水瓶里,侧着头慢慢滴进去再擤出来,灰尘花粉都能打包带走。
晚上睡前给鼻子做个深度护理:棉签蘸满维生素AD滴剂,在鼻腔里轻轻转两圈。这招比普通润唇膏还管用,第二天早上鼻腔像涂了层保护膜。有姑娘发现个神器——红霉素眼膏,薄涂在鼻腔前段既能保湿又能防感染,堪称「鼻界凡士林」。
四、从内到外打造「抗燥体质」
你知道吗?总吹空调的人更容易缺维生素A。这种「黏膜守护神」藏在胡萝卜、南瓜和猪肝里,每周吃两次就能让鼻腔黏膜像果冻般Q弹。办公室族可以备点即食银耳羹,泡发时加点枸杞红枣,既能润肺又养鼻腔,比奶茶健康多了。
有个反常识的喝水秘诀:小口慢饮比猛灌更保湿。准备个500ml的吨吨杯,每小时喝两三口,让水分像春雨般持续滋润身体。爱喝咖啡的小伙伴要注意,每天超过两杯就可能让黏膜变干,记得搭配等量的白开水「中和」。
五、终极防护:给鼻子穿「隐形雨衣」
需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的话,可以试试日本流行的「鼻腔保湿法」:出门前用凡士林薄涂鼻孔边缘,就像给鼻子戴了层透明防护罩。敏感人群推荐医用凡士林,比普通款更纯净安全。
还有个黑科技叫「冷雾吸入器」,把生理盐水雾化成直径5微米的颗粒,呼吸时能直达鼻腔深处。有程序员在办公桌上偷偷用,同事还以为是个迷你加湿器,其实人家在给鼻子做「深层水疗」。
如果试遍这些方法还是鼻塞严重,可能是干燥性鼻炎在作怪。这时候千万别乱用网红鼻喷剂,有些含血管收缩成分的喷剂越用越依赖。赶紧去耳鼻喉科做个鼻内镜检查,医生开的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用三天就能让鼻腔重回「水润时代」。
记住,空调本无罪,关键看怎么用。掌握这些技巧后,你会发现吹冷气也能像在山涧呼吸般清爽。下次鼻子再闹情绪,就温柔地告诉它:「别慌,咱们有的是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