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丝瓜:小暑湿热的天然解药

时间:2025-07-16 15:32:59

小暑时节,天地间阳气升腾,潮湿与暑热交织成黏腻的空气。此时人体易受湿热侵袭,出现头重如裹、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丝瓜恰如一把绿色的“生物手术刀”,以清润之性精准切割体内浊邪。这种看似普通的藤蔓果实,早在明代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如今已成为兼具营养与药效的时令佳品。

药食同源的天然空调

丝瓜归肺、肝、胃三经的特性,使其成为天然的湿热调节器。其性凉而不寒的特性,如同给身体安装了三重过滤系统:肺经通道帮助化解暑热引起的咳喘痰黏,肝经通路疏导肝胆湿热导致的目赤口苦,胃经路径则能清除食积产生的秽浊之气。古籍记载的“通经达络,无处不至”特性,在现代营养学中得到印证——每100克丝瓜含3克膳食纤维,相当于给肠道配备微型“清道夫”,在梅雨季节帮助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营养矩阵中的隐藏代码

丝瓜的营养构成堪称植物界的“瑞士军刀”。其黏液蛋白形成的凝胶状物质,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特别适合胃热型胃炎患者。富含的皂甙类物质如同心脏的天然保护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这对于夏季易发的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意义。更令人称道的是,丝瓜中维生素C与谷胱甘肽形成抗氧化联盟,其协同效应比单独补充维生素C强效3倍,堪称皮肤的“液态防晒霜”。

三类人群的养生密钥

对于湿热体质者,丝瓜瓤煮水代茶饮的效果堪比微型透析机,能通过增加尿酸盐排泄改善痛风前期症状。脾胃虚弱人群可将丝瓜与生姜同炒,寒温配伍形成“阴阳太极阵”,既能发挥丝瓜的祛湿功效,又可避免寒凉伤胃。高血压患者则要善用丝瓜藤汁,其中特有的丝瓜苷成分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发挥类似于普利类降压药的作用机制,晨起饮用10毫升鲜汁效果尤佳。

节气养生的动态平衡术

岭南地区传承的“丝瓜三吃法”深含养生智慧:晨食凉拌丝瓜尖唤醒脾胃运化功能,午饮丝瓜蛋花汤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暮啖虾仁烩丝瓜则利用甲壳类的锌元素增强丝瓜中维生素的利用率。这种时空配比法暗合人体昼夜节律,使食材利用率提升40%。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丝瓜络煮水擦拭患处对夏季湿疹的疗效,源于其木聚糖成分形成的纳米级吸附网,能定向捕获皮肤表面的致敏原。

在湿热缠绵的小暑节气,丝瓜的食用需遵循“三时三度”原则:晨间取嫩者清热,午后食老株利水,黄昏用络脉通经;温度控制在60℃以下以保留活性酶,咸度不超过0.9%以免抵消利水功效,咀嚼度保持20次以上促进唾液淀粉酶与丝瓜多糖的充分融合。这种源自《本草求真》的智慧,至今仍在指导着现代人的节气养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