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中国肿瘤药企的全球征途:从ASCO舞台到国际市场的创新突围
时间:2025-05-23 16:50:28
中国药企的实验室里,正上演着比肿瘤细胞分裂更激烈的创新竞赛。当3000名中国医药人涌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现场,这个被称为"肿瘤界奥斯卡"的舞台,聚光灯终于打在了汉字书写的研发数据上——这种场景在五年前还难以想象。
肿瘤药企的"三叉戟战略"
翻开中国抗肿瘤药企的作战地图,三条并行的战略路径清晰可见。第一梯队玩家恒瑞医药凭借"自主出海+专利授权"双轮驱动,去年刚把GLP-1类减肥药组合以60亿美元天价嫁到美国,顺带收下对方公司近20%的"彩礼股份"。这种"带着技术入股"的跨国婚姻,比单纯卖药更能卡住价值链咽喉。第二梯队的信达生物则选择"借船出海",其PD-1抗体药物靠着与礼来的深度捆绑,在海外临床管线里插满了小红旗。而百济神州直接玩起"换家战术",把全球运营总部安在麻省剑桥,临床试验覆盖45个国家,硬生生把自己炼成了"国际混血儿"。
ASCO墙上的中国面孔
走进芝加哥McCormick会展中心,ASCO年会的中国元素已不是点缀。某创新药企临床研究员指着海报讨论区说:"去年我们的展位还是边角料,今年直接包下主通道的LED墙,循环播放着三期临床的生存曲线动画。"这种变化背后是实打实的数据支撑:中国在ASCO的口头报告数量从2016年的7项飙升至2024年的62项,增长率跑赢了大多数跨国药企的股价曲线。
资本市场的"抗癌方程式"
药企军备竞赛的资金弹药,正在交易所和实验室之间架起高速通路。注册资本20亿以上的恒瑞与百济组成第一集团军,这个数字相当于建造3个空间站的预算。二级市场更上演着"市梦率"狂欢,某Biotech公司凭着早期临床数据就能斩获百亿估值,投资人戏称这是"用显微镜看试管里的金矿"。但真金白银的考验来得比想象中残酷,当某明星药企因ASCO数据不及预期股价腰斩时,行业才惊觉临床试验原来是个"数据赌场"。
冷链箱里的地缘博弈
当国产PD-1抑制剂开始批量装进跨境冷链箱,全球肿瘤药市场的温度计突然失灵。欧美药企发现,中国同行们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同样的临床终点,研发成本可以压缩三分之一;同样的生产车间,建设周期能缩短一半。这种"中国速度"让原研药专利悬崖提前了五年到来,有位跨国药企CEO在内部会上苦笑:“我们刚教会他们游泳,现在人家已经开着快艇冲浪了。”
站在2025年的关口回望,中国肿瘤药企的出海舰队已经越过马六甲海峡。但当他们真正驶入大西洋主航道时,才会发现冰山群才刚刚显露——专利丛林里的暗礁、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飓风、还有生物类似药的价格漩涡。这场远征最精彩的章节,或许要等到某个中国原创靶点药物,真正改写NCCN指南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