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秋水仙碱的秘密!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1-03 17:41:34

秋水仙碱,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其独特的治疗痛风和某些炎症性疾病的作用让它成为医疗界的重要成员。然而,关于秋水仙碱的种种疑问,常常困扰着患者甚至部分医疗工作者。

秋水仙碱是从一种名为秋水仙的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类药品。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并可用于预防复发性痛风发作。这种药物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以及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来控制关节局部的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秋水仙碱在抗炎镇痛方面效果显著,但它并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此不具备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在使用秋水仙碱时,用药剂量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由于秋水仙碱是一种细胞有丝分裂毒素,具有较大的毒性,过量服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而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因此,临床上推荐使用小剂量来避免这些风险。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并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

谈及秋水仙碱的副作用,不得不提的是它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许多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此外,秋水仙碱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头晕、目眩和神经感觉麻木。对于泌尿系统而言,它可能导致少尿、尿痛甚至无尿等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或过量服用秋水仙碱可能引发休克,尤其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来说,这种情况尤为危险且抢救困难。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秋水仙碱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这也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例如,秋水仙碱不宜与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洛索洛芬纳等)联合使用,因为这样的组合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样地,秋水仙碱也不应与糖皮质激素联用,以避免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如果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秋水仙碱与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但需要强调的是,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组合应避免,以减少潜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痛风药物,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然而,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秋水仙碱的治疗作用,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