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论文摘要第二句的五种精妙写法

时间:2024-06-03 10:21:54

摘要是论文的精髓所在,它如同论文的缩影,为读者和期刊审稿编辑们提供了一个简要的“剧情介绍”。更为关键的是,摘要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论文能否打动期刊审稿编辑们的心,成为能否顺利发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每一位作者而言,撰写一篇强有力的摘要是提高审稿效率、增加论文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在之前,我们已经探讨了摘要第一句的写法,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摘要第二句的五种精妙写法,以助您在论文写作中更上一层楼。


一、数据说话,利弊一目了然


以实证数据为依托,直接呈现研究结果,是摘要第二句的一种有效写法。例如,在医学研究领域的一篇关于新型药物疗效的论文中,第二句可以写道:“经过临床试验,新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平均降低幅度达到10mmHg。”这样的数据陈述,不仅具体、客观,而且能够让读者和审稿编辑迅速了解研究的核心成果。


二、细节展开,内容丰富背景


在摘要的第一句中,我们可能已经对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在第二句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背景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上下文。以环境科学领域的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论文为例,第二句可以详细阐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样的细节展开,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三、转折呈现,问题引人入胜


通过转折的方式,在第二句中引出研究的核心问题或现实境况,能够增加摘要的吸引力和深度。例如,在经济学领域的一篇关于贫富差距的论文中,第二句可以这样写:“然而,尽管经济总体持续增长,但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这引发了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转折词“然而”,成功引出了研究的核心问题,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四、混合叠加,背景问题融合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可能紧密相连,难以明确区分。此时,我们可以采用混合叠加的写法,在第二句中同时呈现背景和问题。以教育学领域的一篇关于在线教育的论文为例,第二句可以将背景和问题融合在一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如何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写法既展现了研究背景,又明确提出了研究问题。


五、流畅衔接,观点铺垫缓冲


在第二句中为后续的观点阐述进行铺垫和缓冲,能够使整个摘要更加流畅自然。以政治学领域的一篇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为例,第二句可以为后续观点做铺垫:“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这使得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样的铺垫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后续关于国际关系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的来说,摘要第二句的写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论文内容和写作目的进行灵活选择。无论采用哪种写法,都应确保第二句与第一句和后续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紧密、流畅自然。通过精心撰写摘要的第二句,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论文的核心观点和研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