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有多大?可能低于10%
时间:2024-03-26 09:41:41
许多作者在论文经过外部评审后,常常会认为已经被百分百接受,然而实际上,终审这一环节仍然存在,且论文仍有被退稿的风险。那么,论文在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这个几率因期刊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低于10%,也可能稍高。
深入探讨论文终审被退稿的几率,我们首先要了解论文审稿的整体流程。按照常规的论文审稿要求,退稿的情况大多发生在初审和外部评审这两个环节。初审主要是对论文的形式进行审查,只要作者能够严格遵循期刊的作者指南,并满足所有的规范要求,那么基本上可以顺利通过初审,不会被退稿。然而,也有一些期刊为了在初审阶段就能筛选出更优质的文章,以减轻外部评审的压力,会相应地提高审查标准,这就会导致初审被退稿的几率有所增加。
外部评审则是对论文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入的审查。由于这一环节涉及到对论文研究方法和结论的评判,因此也是最容易被找出问题、出现错误的环节。所以,论文在外部评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相对较高,有时甚至可能高达60%以上。
然而,当论文成功通过初审和外部评审,进入终审阶段时,其被退稿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能够走到终审阶段的论文,基本上都已经在形式和专业内容上得到了认可。终审主要是对论文进行宏观上的审查,比如评估论文对本领域的贡献和发展潜力等。只要论文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那么被录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一般来说,经过外部评审的论文,被录用的几率已经达到了八九成。而终审阶段被退稿的几率,通常都会低于10%,甚至在很多高质量的期刊中,这一几率还会更低。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终审被退稿的风险。毕竟,每一篇论文都是作者辛勤研究的成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在投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自查工作,确保论文的质量和符合期刊的要求,才是避免退稿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