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如何应对?一文讲清

时间:2024-02-29 15:01:53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是一种常见病,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病程多为5-7天,可自行痊愈。当患者呼吸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如果患者咳嗽仍持续存在应考虑感染后咳嗽的可能。

 

感染后咳嗽的定义和影响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患者在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之后,原来的咳嗽症状仍然持续且迁延不愈,刺激性的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是其主要表现,检查血象及胸部影像学均无异常,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PIC。PIC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属于亚急性咳嗽范畴,占亚急性咳嗽病因的48.4%,发病率高,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大约11%-25%会发生PIC,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本病发生率可高达25%-50%。

 

PIC的鉴别诊断

 

PIC常见于亚急性咳嗽人群,多呈自限性,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为慢性咳嗽。PIC为排除性临床诊断,其诊断需先前有呼吸道感染,无明显体格检查异常,并排除亚急性及慢性咳嗽症状的其他病因。

 

对于亚急性咳嗽患者,需明确前期是否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在没有感染的患者中,应按慢性咳嗽进行评估和管理。而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亚急性咳嗽需考虑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等。例如,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后呕吐和吸气性吼声时应考虑百日咳的可能。如果是原发症状的恶化则需考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哮喘、胃食管反流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等病因。此外,要重视患者的用药史和既往史,排除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类药物引起ACEI相关性咳嗽的可能。

 

PIC的治疗

 

对于PIC的治疗,大多病人可自行缓解,因而不常规使用抗生素。大多数试验也显示不使用药物干预下咳嗽症状改善,强调了PIC的自限性特征。

 

如果其咳嗽症状明显,可以考虑短期使用镇咳药、抗组胺药以及减充血药。异丙托溴胺被推荐使用,当异丙托溴胺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考虑吸入激素治疗。当其他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时才考虑中枢镇咳药物。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外周镇咳药效果有限,不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 Liang K, Hui P, Green S. Postinfectious cough in adults. CMAJ. 2024 Feb 11;196(5):E157.

[2] 曾江楠,叶廷林,熊广等.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4,33(01):166-168+175.

[3] 周琼,骆天炯.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03):373-376.